《道德经》专气致柔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效法婴儿“专气致柔”,只是劝导世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做事用心而不必过于操心,知天顺命,清净淡泊。就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到的参禅三重境界那样:“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导读:《道德经》:以无为之念,专气致柔,避免痛苦和烦恼

让人感到痛苦,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深切的体会,因为我们的灵魂和肉体是处于分离的状态。什么叫做分离呢,就是说灵魂是具备着一定的高度,但是肉体是存在于俗世之中。

如果想让两者成为同一个高度,那么需要收回我们的灵魂,符合我们肉体的地位,因为肉体显得非常笨重,他无法和灵魂一起翱翔,无法一起到达同一个高度。

我们在这里可以把灵魂比作人生的欲望和理想,但是我们的肉体就是现实,于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一个差距,就是因为我们把欲望定得太高,让灵魂处在很高的一个位置,但是肉体无法达到这个高度,所以说我们产生了痛苦,无奈而又彷徨。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道德经》中长而不宰这一篇章中的一句话,意思说:形神合二为一,能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句话意思就说,聚精会神达到柔和,能像婴儿一样纯真吗?清除内心的私欲,能像明镜一样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用智慧自然无为吗?开合呼吸吐纳,内心就能保持一种安宁吗?高明通达,就能大智若愚吗?

我们作为一个很聪明的生物,智商高于其他的生物,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聪明,让我们的欲望更高,让我们的灵魂能更加的追求欲望,但是脱离了肉体的束缚,所以为此感到懊恼和痛苦。

作为人类这一种生物,拥有情感体验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但是也是我们痛苦的来源,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产生的落差一定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和失落。

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专气致柔,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元气聚集起来,保持婴儿柔软的状态。《道德经》中有几次拿婴儿举例子,他觉得婴儿处在一个柔弱的状态,婴儿无欲无求,他没有很高的欲求,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婴儿一样的状态才能够长盛不衰。

《道德经》中就提出要像婴儿一样,无欲无为顺应自然,不添加欲望的因素,一切无为而治,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也就是说,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而不占有,养育却没有自持有功。滋润万物,却没有处在他们之上,自然无为才是最高的德行。

这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道理,我们要做到符合大道的规律,灵魂和肉体和谐统一,不要把自己欲望定得太高,做到无为而治,如温柔的婴儿一样,内心通明,内心没有瑕疵和欲念,也就没有了痛苦。(国学书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