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登黄鹤楼》,我们百读不厌

导读:为什么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唱,我们百读不厌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同时代的诗人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中有一首他的代表作叫做《登黄鹤楼》,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是千古绝唱,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影响了一代代人的励志前行和积极向上,而且百读不厌!越读体会愈深。

这首家户欲晓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的原文是: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它最能打动我们心灵的是王之涣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个时代都要崇尚的精神。用我们现代的时尚名词就是"进无止境!"

前两句看似虽然是写山写水,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无穷大的。近景、远景、静态、动态都在这里,近景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静态山川秀丽犹如画图;远景一望无际,山川叠加,动态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东去,流归大海。这十个字涵盖的是千山万水和奔腾不息的黄河!

面对如此壮观的山水,要想进一步的了解它,探知它,达到更高的目标。登高远眺才能扩大视野。因而正如王之涣笔下的表达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就是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渴望,要达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就是要实现它的主要途径。

在这首诗里,后两句说的很明确,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要有一种途径。它的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所以,目标的实现一定是要通过一个努力的过程才能达到的。王之涣把这样的一种理想信念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开阔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