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程门立雪的意思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
1、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2、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3、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讲的是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程门立雪

宋代的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非常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程颢死后,杨时也已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去洛阳请教程颢的弟弟程颐。

可他们到程家的时候,正遇上程颐在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动他,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雪来。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门口,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门前,吃了一惊。

因为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成语释义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成语接龙

程门立【 】上加【 】气横【 】高气【 】心悦【 】不暇【 】连不断

主人公简介。程颢[chéng,hào](1032.02.28-1085.07.09),字伯淳,号道明,北宋时期河南府洛阳伊川(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人,世称“道明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因其长期讲学于洛阳,是“洛学”代表人物。

陈颢是北宋仁宗时进士,做过主簿、县令、监察御史,节度判官等官职。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死后封号“河南伯”,谥号“纯公”。后世多有加封。

“程门立雪”与扶沟大程书院的故事

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现存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走进书院,迎面是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砖山瓦顶,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引人入胜,大门两侧耳房10间,东西对称和大门混为一体,雄伟壮观。走过大门是“龙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8间,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清静幽然。

著名的“程门立雪”这一成语故事便诞生于此地。相传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二人三番五次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风,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又来找程颐求教。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载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物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

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为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如今“立雪讲堂”的中塑立的程颢坐像,再现了他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旧幕。

扶沟大程书院,是长江以北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她古色古香、风景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她佑护扶沟百姓安业乐业,她雨露桐丘学子人才辈出。如今的馆内常年举办文物、书画及其它各种展览,内容丰富,特色各异,游人如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