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前供能吃吗(墓地供品可以吃吗)

【坟前供】当然是可以吃的,“饿死不吃坟前供”说的是不吃与自己无关人家的供品,如果摆供的供品自己都不吃,那么显得祭祀也不够虔诚。

导读:“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啥意思?这“人肉凳”是什么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时候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至今生生不息散发着光芒。“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不顾世俗的偏见,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将儒家正道思想启迪世人。来自大唐盛世的诗仙李白,彼时他眼中浪漫绮丽的风光,现在仍然吸引着世人。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除了有熠熠生辉的文学经典,还有流传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民间俗语,这样看似浅显粗鄙的语言,却是人们生活中的妙计。古人曾说“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这句话初读起来可能让人发凉,但是这句话的本意并非如此,其中暗含着更深的含义。

无孝无礼,招致祸害

这前半句“再饿莫吃坟前供”简单来说就是即使再饿,也不能吃他人坟前的供品。古人为何对此事如此狠厉呢?其实这涉及了一个人的教养与礼仪,还容易导致祸患。

自古以来,世人都崇尚逝者为大,虽然亲人已故,但受其恩泽的小辈也需要年年来缅怀先人。这供品就代表了人们的一份心意,是关乎孝道与礼仪的。倘若平白无故将人家的供品吃掉,即使自身非常饥饿,这样的做法也是违背人伦的。

其次,这样的偷吃行为看似不会被人发现,但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事迹一旦被人揭发,将会导致其亲属的愤怒,甚至会将这怒火牵连到自己身上,本身就饥寒交迫,一穷二白,再为自己树下仇人岂不是会让生活难上加难。

俗话常说“人活一口气”,为人处世落入窘境不要紧,生活本身就不会一帆风顺,发生坎坷也要把控自己的心性,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快意而去干一些偷鸡摸狗之事。贫穷可能不会跟人一辈子,但是这为人的名节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倘若这样的事迹被旁人所知,那自然将会使自身的形象大打折扣,即使遇到良机别人也不会与之为伍,最终只会因小失大。

男女关系,把握分寸

“再累莫坐人肉凳”其实并不像世人所想的那般恐怖,反而是生活中一件平常之事,在我们小时候疼爱的父母与长辈总会亲切的将孩童抱于腿上,而这“人肉凳”说的就是这一种坐姿。为何古人要如此警戒呢?其实这与古时候的男女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在古时候,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人们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如果两人两情相悦也不能有太过亲近的举动,要发乎情,止乎礼。尤其对于待字闺中的女人来说,名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外与男子相互亲近,这事很容易引发流言蜚语,从而败坏名声。

身为女子,注重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有益之举,但是也要把握好分寸,不然只会显得愚昧。在清朝年间,那时的女人们非常保守,有一次河边发生洪水,一位女子不小心被卷入河中,于是路过的男子便急忙搭救。

在现代人看来这是救命之恩,要懂得回报。但是这位女子在得救后仍然大哭大闹,认为自己的清白被玷污,甚至要砍下手臂以表名节,这样的做法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可见当时的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很深。

小结

古人常说“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其实不仅仅是在指不要吃他人的供品,男女之间不宜太亲近这样的行为举止,更深刻的是其中所隐含的由社会大环境所造就出来的思想。

古往今来,人们就极为重视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偷吃别人的供品是不孝无礼之举,甚至有损自身的名节与形象,这比填饱肚子要重要的多。虽然民以食为天,但为人处世却不能够饥不择食。其次古代所推崇的男女关系时至今日早已不再适用,男女之间,以礼相待是好事,但是若把握不好分寸过度的保守,甚至危害自己的性命,那只是愚昧之举,是思想还未开化的体现。

古人的俗语包含了很多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是明理,值得人们再次领悟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封建糟粕,我们要理性对待,这样才能让自身不断精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