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体内容易含寄生虫,尤其是弓形体、旋毛虫等寄生虫,人吃后易受感染。
2.猫是宠物,吃猫肉人在感情上过不去。
3.猫肉不好吃,有特殊的味道。
在《本草纲目》中,他写到:最开始有人想要使者将猫肉做成食物,但是却最后失败了。原因在于,猫肉无毒,但食之味酸,酸涩难以下咽。说这种味道让人难以下咽,所以就没有人想要去吃,更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口味。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人擅长发掘烹饪各种美味,然而,从古至今,有一种东西,中国人几乎从来不吃,那就是猫肉,而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
原来李时珍已告诉我们答案,古人早就试过。
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
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点,猫肉并不好吃,甚至于作为可食用肉类,它的味道可以称得上一言难尽。
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曾经也有人试图将猫肉烹制成美食,结果做成尝试后就再也没有继续下去,原因是猫肉尝起来有股酸味,让人难以下咽。
除此之外,他还在书中写到,猫肉虽然无毒,但是它的肉质偏柴,远远比不上其他可食用肉的肉质紧实,或者其他鲜甜可口的肉的品种。
而且就功效疗效上而言,论滋阴,可选药用沙参玉竹,还可以进食生蚝、蹄筋等,论养颜,阿胶、红枣等补品更是数不胜数。
反观猫肉,除了简单地裹腹不让人饿死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优点。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好吃美味而又有营养的肉类不在少数,猫肉既不好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了,人们又怎会执着于吃猫肉呢?
不过,李时珍之所以能在《本草纲目》中对猫肉的味道功效等有此详细地记载,可见也是有“吃过螃蟹的人”存在的,只是或许他在吃完之后觉得猫肉并不值得一吃,这才使得后人对吃猫肉这件事并不热衷。
当然,除了猫肉不好吃之外,中国人不吃猫肉肯定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古代,猫作为可以捕捉老鼠的家畜,它之于人类的意义是亲近而又讨喜的。
也恰恰因为它的食物来源是老鼠这样的携带诸多细菌的动物,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认为吃了老鼠的猫身上或多或少也会携带一些病菌,既是如此,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会吃猫肉呢?
也有人对这一点原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毕竟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猫肉经过高温烹饪,完全有可能消灭大部分细菌,既然如此,又谈何猫肉会携带病菌呢?
是的,高温烹煮过的猫肉或许是会使身上的大部分细菌消灭殆尽,但是谁也无法保证,经过高温烹煮之后的猫肉会将所有病菌都消灭殆尽。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煮熟后的猫肉确实已经能够被人食用,但是对于熟知猫捉老鼠习性的中国人来说,从心理上或许就会对猫肉有一种抗拒心理。
除此之外,猫这种家畜十分善于奔跑,其速度甚至不亚于狗,人们即使真的想捕捉它作为食物,也是要颇费一些功夫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还要归结于古人的迷信心理,在封建社会时期,古人传说猫这种动物十分记仇,加之传言它本身有九条命,如果你吃了它,等它复活了之后一定会来报复你的。
这一点多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从逻辑上推断,也颇为符合古代人的封建迷信心理。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考虑到猫的形态,因为大多数猫体型较小,而且奔跑时体态也较为轻盈,最重要的一点,在外界没有产生伤害它的影响因素时,它很少会主动攻击人,因而,大多数猫的性格都较为温顺。
所以,在古代一些富贵家庭,经常会选择一些品种良好,形态可爱的猫作为宠物,聊以打发时间,而在这种情形下,猫和主人朝夕相处,自然而然会萌生一种相依相伴的感情,试问谁又会将一直陪伴自己的爱宠做成食物送入腹中呢?
猫的渊源
说起猫的起源,有学者曾经推断,猫这种动物最初被发现时应该是在古埃及或者波斯国,而在我国历史中,关于猫的记载也有不少。
最早关于猫的记载是在《礼记》中,只是当时也仅仅是粗略记载了猫的出现和形态,而到了西周时期,《诗经-大雅-韩奕》中曾提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一直到西汉初期,《郊特牲》一文里又写道,“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至此,不难发现,猫从开始的纯野生动物,逐渐被人类了解熟知,进而驯化,最终成为帮助人类捕捉老鼠的“好伙伴”。
在古埃及王国,人们对于猫更是有明文法条进行保护,法条中规定,擅自宰杀猫甚至有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除此之外,从后来出土的埃及贵族墓葬中,我们也曾发现经常会有一些被制作成木乃伊的猫陪伴在主人身侧,以及一些与猫有关的壁画,要知道,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能够被选入陪葬墓中的动物,都是在当时有一定地位的。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贵族墓穴中,经常会出现的陪葬牲畜就有牛羊等家畜,而这些家畜在当时的社会中都是普通平民家庭很少能驯养得起的。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例如在先秦时期就有祭祀猫神的习俗。
后来到了唐代,渐渐发展成巫蛊之术,《朝野佥载》中就有这个说法,“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
古时候,因为猫擅长在夜间活动,故而人们认为猫能够随意出入黑夜与白昼,所以被认为是出入阴阳的使者,而且猫咪叫声尖利,夜半也能响彻耳边,眼睛更是会随着光线而大小变化,使人觉得神秘而又恐怖。
加之种种传言,人们对猫的心理几乎是又敬又怕。
其中与此相关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武则天因为萧淑妃的一句咒怨,“愿阿武为老鼠,吾做猫儿,生生扼其喉”,盛怒惊恐之下,自此严令宫中再不得私养猫。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她心中对此事也有怀疑,因为害怕报应,所以只好以禁止宫中养猫来求得心中一丝宽慰。
后来这件事流传到民间,百姓听闻此事,知道就连宫中贵人都害怕猫有神通会来报仇,因而他们就更加不敢私自吃猫肉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了。
等到到了宋代,人们对猫的忌讳开始慢慢变淡,加之从波斯等国流入波斯猫等名贵品种的猫,人们开始对猫这种动物又寄予了别样的情感。
尤其是对当时的富贵人家来说,夫人小姐们更是把猫儿当作宠物,因为它门不仅有着松软的皮毛、漂亮的眼睛和娇小的身躯,而且性格温顺,经常能够陪伴在主人身侧。
因此,在宋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猫也是家畜中最经常出场的一位“贵客”了。
而在现存的很多遗世画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猫的踪迹,比如《蜀葵戏猫图》、《蜻蜓花狸图》、《富贵花狸图》等传世佳作,都是以猫为原型而作出的,由此可见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
关于猫的传说有很多,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就是猫有九条命之说,而在古代埃及,关于猫的神话故事则更为丰富。
众所周知,猫的眼睛在深夜会发出绿光,因而,古埃及的人们就将其视作太阳神的生命之光,而猫则是作为神的使者来到人间的,因而人们应当尊重它,甚至信奉它。
古代埃及神话中的猫神贝斯特,就象征着守护家庭的团结和幸福,由此也不难看出,在古埃及,猫的地位确实非常崇高。
无论在埃及还是中国,关于猫的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它在人们的心中多少都带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色彩。
现代社会猫的地位
到了现代社会,猫的地位则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喜爱养宠物的年轻人来说,猫咪更是成为他们在选择宠物时最先考虑的选择。
在“铲屎官”的圈子中,他们经常会将自己所养的宠物猫称作“喵主子”,这固然是一种爱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出现代人们对猫的喜爱之情。
因而,即使如今的国人很少再相信猫有九条命会来报仇这样的谣言,但是基于对猫的喜爱,也很少会有人选择吃猫肉。
除此之外,因为猫会捉老鼠,所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猫是人类的好朋友”既然如此,人们就更不会选择吃猫肉了。
总而言之,古时候人们不吃猫肉既是不愿意吃也是不敢吃不想吃,加之它也没有其他的保健疗效,就更不会有人将主意打在它身上了。
现代社会,人们将猫视作自己的伙伴,朋友,就更不会有人会想吃它了,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吃猫肉的理由有所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大多数人已经很少会想到吃猫肉这件事了。
人们在漫长的时代变革中,学会了种植蔬果和畜养家畜,现在的我们几乎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分辨出哪些动物的肉可以用来食用,哪些动物的肉不适合,显然猫不属于,它更像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白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