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中之脑什么意思(悖论被一句话破解)

1、缸中之脑是指,人所经历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可能是假的,我们被骗了,因为所有的外界信息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所以,完全有可能,我们的大脑在一个透明水缸中,被继续各种刺激,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的真实。
2、破解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假设我们是一只缸中之脑,那么此刻我们看到的篮球其实并不是篮球实体,而是电信号一,我们看到的小鸟其实是电信号二,因此我们所说的钢中之脑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钢中之脑实体,而是电信号三,我们其实从来没有见过缸中之脑,因为我们只能接收到电信号。

美国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1981年提出了一个名为“缸中之脑”的假想,什么是“缸中之脑”呢?希拉里.普特南指出,如果将一个大脑泡在一个充满了某种营养液的缸子里,并通过强大的计算机与其交换各种感官信息,那么这个大脑就会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于是人们就有了一个由“缸中之脑”引发的终极疑问:人类是真实存在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一刻,正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将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想要拍摄的事物,然后按下拍照键,一张照片就生成了。如果有人问你,请问手机拍下的照片是真实的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回答,并且还可能在心里对提问人的智商给出某种不好的评价。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探讨,在手机拍照的过程中,首先是手机的感光系统捕捉到了光线,光线经过程序的处理后,会生成一堆能够描述这些光线的数据,当我们要查看某张照片的时候,其实就是成像系统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像。

因此可以说,手机上显示的图片其实是由一堆数据生成的,而这些数据的本质是程序对真实景物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手机拍下的照片并不是真实的,它只是真实景物的一种具有描述性质的数据。

假如我们给手机的成像部件输入一模一样的数据,那么就算没有对真实景物进行拍照,手机也会显示出同样的照片。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认为看到了某个事物时,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对感光系统发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像,而假如有人切断了大脑与感光系统的联系,然后利用计算机伪造一个感光系统向大脑输入同样的“数据”,那么大脑也还是会认为自己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除了视觉以外,我们的大脑对外界的其他感知也是同样的机制,因此可以说,只要计算机的能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模拟出大脑所需的全部数据,也就是说,“缸中之脑”在理论上来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人类有可能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并没有真实存在。

以上只是“缸中之脑”的低级版本,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高级版本的“缸中之脑”。现代科学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大脑里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共同活动的产物,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如果有一种强大的科技,能够制造出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电子大脑”,这个“电子大脑”也就可以具备自我意识。

再进一步想,单个的神经细胞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这完全可以用一段计算机代码来模拟,按照这样的思路,更加强大的科技还可以用一段段的计算机代码来模拟大脑的神经细胞,将这些代码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之后,就成了一个虚拟的大脑,并且这个虚拟的大脑也可以具备自我意识。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电子大脑”还是虚拟大脑,只要将它们置身于“缸中之脑”的环境里,它们的自我意识同样会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而这样的“缸中之脑”,甚至连生命都不是。

“缸中之脑”并不是一个悖论,它其实是一个无法证伪也无法证明的假设,但由于“缸中之脑”在逻辑上几乎是无懈可击,并且在理论上也完全可行,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还不乏一些知名的人士,比如说“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认为,“人类不是真实存在”的可能性高达99%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