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上海发生了什么

导读:轰动上海滩的阎瑞生案,民国女神曝尸荒野,背后到底有何真相

01.

1920年6月15号清晨,上海徐家汇的一位农民,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可他却闻到一股臭味,顺着味道走去,竟发现一具女尸。

农民不敢怠慢,立刻向当地检察厅报案,警察很快赶到现场。经过勘察,确定死者是位20岁左右的女性,根据脖子上勒痕判断,她是被人用绳子勒死的。而她身上穿着名贵丝绸做的旗袍,腿上的丝袜更是国外进口的奢侈品。由此警方确定,死者的身份非同寻常,肯定是上海滩的某位名媛。

与此同时,上海巡捕房也接到报案,有人说他们的女儿几天前外出后,就失联了,请求警方寻找。当警察带着他们前往认尸时,确定了死者身份,她就是当时无数少男心目中的女神,花国总理王莲英。

所谓花国总理,乃是当年一些出入于花街柳巷的富商、文人,出于无聊的消遣而创造出来的东西。他们把整个上海所有的风尘女子集中起来,进行选美大赛。优胜者以当时民国的高官头衔命名。冠军为“总统”,二、三名为“副总统”,“总理”则为第四名。

根据《老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一书中的记载,王莲英是苏州人,1916年到上海从师学戏,居福祥里为书寓。当时的书寓,其实是风尘女子的一种雅称。她来到上海后,第二年就获得了“花国总理”的称号。可见王莲英才貌双全,不然也无法在短短时间里,从群芳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四名。据说她在选美时,以男装上台,一曲《逍遥经》令评委陶醉,成为轰动新闻。

在影视歌等娱乐行业尚未兴起的民国初年,风尘女子就是那时的“大众偶像”,花国总理更是很多男人的梦中情人,其人气就与现在的当红女星差不多。因此王莲英的遇害立刻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令不少男子彻夜难眠,因而上海巡捕房高度重视此案,希望早日告破,给大众一个交代。

02.

不久巡捕房就收到举报,说不少人最后一次看到王莲英时,她上了一辆1240牌号的轿车。而当时汽车在中国还是稀罕物,能买得起的家庭凤毛麟角,因此警察很快就锁定了目标。这辆车的拥有者就是上海商界巨头朱葆三,经过警方调查,他的儿子朱子昭供称,车的确是他在使用的,不过前段时间借给朋友了,而这位好友就是阎瑞生。

这位阎瑞生家境殷实,又是一位学霸,考入了当时上海有名的震旦大学。不过他却有一个不良嗜好,就是酷爱赌博。有次他一夜就输光了母亲给他的十块大洋的零花钱。由于震旦大学校风严格,阎瑞生有次在宿舍内聚众赌博被发现,因而在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

尽管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但作为学霸的闫瑞生在震旦就学期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他精通英文、法文,很快就进入了洋行工作,有了令人称羡的前途。家境殷实、职业成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只要安分工作,是能过上滋润的生活。可是阎瑞生恶习难改,将丰厚的工资全部用于赌博上,结果输了精光,导致债台高筑。雪上加霜的是,洋行认为他行为不端将其开除,而家人也对其非常失望,断绝了他的生活来源。

走投无路的阎瑞生只好打起了歪主意,希望通过抢劫来渡过难关。他很快就盯上了花国总理。原来王莲英成名后,一夜暴富,加上早年生活的艰辛,心态开始失衡,通过购买大量奢侈品来包装自己。她每天都浓妆艳抹,穿着高级旗袍、洋装,身上被闪闪发亮的珠光宝器所遮盖。而她炫富的举动,阎瑞生看得眼红,恶向胆边生,策划了抢劫杀人的勾当。

尽管已是丧家之犬,可阎瑞生还是借着家庭出身以及洋行工作建立的人脉,得以出入上海滩的上流社会场合。他向好友朱子昭借了汽车,并邀请花国总理吃饭。王莲英一向爱慕虚荣,岂会拒绝公子哥的盛情呢?于是答应了赴宴,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03.

6月9日当天,阎瑞生买了一瓶麻醉药水,又拉着一家茶店老板吴春芳与伙计方日珊一同作案,并许诺共同分赃。傍晚时分,打扮时髦、一身宝器的王莲英来到饭店。阎瑞生骗她说,有些客人因故迟到,建议先坐车出去兜风。王对此没有警觉,与他们三人一同上了轿车。

汽车很快行驶到徐家汇的一处麦田,此时天色已黑。阎瑞生及其同伙把王莲英拉下车,用沾满麻醉药的毛巾捂住她的鼻孔、嘴巴。虽然王莲英一再哀求,可他们害怕事情泄露,待王昏迷后,将其活活勒死,抢走了她身上的财物。

警方发布通缉令后,阎瑞生立刻离开了上海。可通缉令很快就传遍了长江两岸。一张大网向阎瑞生扑来。当年7月,徐州巡捕房在车站抓获了逃犯,而他被捕时,嘴里还含着王莲英所佩戴的,价值1000大洋的钻戒。

此案除了方日珊在逃外,其他两名案犯都被缉捕归案。经过审讯,阎瑞生与吴春芳于当年十一月被处以死刑,轰动上海滩的花国总理遇害案就此拉下了帷幕。

大众女神惨死、富二代堕落、千里追捕等等不仅在今天看来都是炒作的热点,而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业也马上看到了商机。于是徐欣夫、陆涵章、顾肯夫等电影人立刻根据此案件,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而出品人兼男主角陈寿芝,不仅和闫瑞生长相酷似,而且他们还是多年的好友。而扮演花国总理的则是一位从良的妓女王彩云。这些都成了当年炒作的热点。

《阎瑞生》一经公映,立刻在上海滩引起轰动,电影院被挤得水泄不通,只好增加了播放场次。而当时票价也就一块钱左右,仅一星期票房就净赚4000大洋,标志着中国商业电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