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至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汉语拼音草案”,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汉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大概六千年的时间了,《说文解字》中最早记载到仓颉造字,之后还出现了甲骨文、小篆、隶书等汉字的表现形式,一直发展至今成为今天普遍应用的方块字,汉字已经经过了千年的锤炼琢磨,但汉语拼音产生时间却离我们很近,它的发明人——周有光先生的故事更值得我们了解和探究。

周有光先生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发明出汉语拼音如此简单,一个个小小的字母叩响了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的大门,时光如梭,斗转星移,如今让我们再来缅怀这位伟人!

不平凡的少年

汉字之美在于方正平直,在于韵味悠长,汉字的广泛应用也代表着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在汉语拼音诞生之前,汉字很难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因为汉字的数量繁多,每一个字书写方式不同,有的还极为复杂,同时一字有多意,成语、谚语、俗语的数量更是庞大,对于外国人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和记忆,就不要提使用了,而这也是周有光在发明拼音的初期所立志解决的问题。

周有光出身显赫,他的曾祖父曾在晚清政府中担任要职,他本人又是当时江苏常州人,所以家中的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但乱世风云,时局难测,咸丰年间,常州失守,曾祖父也因此身亡,从此,家道中落,曾经的小少爷如今只能过上家徒四壁、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

但所幸,周有光的父亲是一名教师,虽然薪资不高,但他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境贫寒也要送孩子去读书,当时的周有光是中学时期,学校在规定上要求学生和老师都尽量使用白话文书写,用国语来交流,但真正落实的情况却不大乐观,说方言、写古文的大有人在,这使得年少的周有光很疑惑——白话文和文言文我到底该说什么呢?有一位老师解答了他的疑惑,社会必然是向前进步的,将来白话文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多,鼓励他学好白话文。

1923年,成绩优异的他如愿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如其名,大学整体上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就连平时讲话也是用英文来沟通,当时学校为了能够快速地书写和打印一些文件,会给学生们提供打字机,但这只限于英文,周有光当时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中文没有打字机呢?甚至于连如何拼出的字也不清楚。

于是,这引发了他对汉字研究的兴趣,在主修经济学的同时选择在修一门语言类专业,目的就是为了想办法消除中文的沟通障碍。从那时起,他就已经具有了和其他大部分少年不同的思想。

爱因斯坦交好

大学毕业过后,周有光没有立刻走上社会而是选择漂洋过海到日本进行深造以完成自己的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正值二战时期,学成归国的他没有如愿地投入到汉字研究的工作当中,而是整日为了生存东奔西跑,躲避战火。在战争结束后,他凭借自己的经济学学位被从新华银行派遣到纽约华尔街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他仍然记得当年同爱因斯坦的第一次会面,他像是个去见面试官那样打扮的笔挺正式,但爱因斯坦却不修边幅,两人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洽谈甚欢,期间,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了他启发,也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他说道"如果现在你只剩下17年的时间,你会选择做什么?"也许只是无心之言,但这句话却让周有光想起自己曾在年少时的立下的志向,于是在接下来的生命中,他投入全身心进行语言学的研究,纵然岁月流逝,他已至迟暮之年,但能够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他仿佛又回到风华正茂的少年时期。

汉语拼音的诞生

周有光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辞去高薪工作,由美返中,回到了这片他深深热爱着的土地上,刚回国的他仍然选择从事老本行,在银行工作,并与其他经济学家创办了《经济周报》,虽然工资远不如曾经的水平,但能够在祖国的土地上为人民奉献,他是心甘情愿的,在业余时间,他也没有放弃对于语言学的研究,经常撰稿有关文字改革的内容给报社投稿,希望能够得到采纳和认可,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1955年,他受到总理的邀请前往主持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相关工作,在这次会议上,他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和支持,于是在他的领导下,三年之后,一套汉语字母拼音系统正式诞生了,之后,1982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问世。

1988年,《汉语拼音词汇》的出版让更多人能够用26个字母来拼写汉字,大大提高了汉字的易学度和传播度,让汉字开始更好地走向世界,周有光先生曾有言"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仆后继,亿万同风",他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理想信念对于一个民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向所有人证明坚持就是胜利!

白首不相离

周有光先生的婚姻生活也是幸福的,他遇见了一个懂他的女人。他的妻子张允和女士,一个带着苏杭温婉娴静特质的女子,一个知他懂他爱他的女子。二人爱情的萌芽诞生于大学时期,青年才俊同江南才女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就到了谈婚说嫁的时候,当时的周有光家境贫寒,他总对张允和说自己给不了她幸福,没法让她在物质上过得足够好,但张允和却这样回信给他"幸福是我们一同去创造的,我不要你给我,我也不会给你。"

1933年,27岁的周有光同张允和成婚,一直到2002年张允和女士离世,两人在长达70年的婚姻生活中,一同走过风雨,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周先生忘不了他的妻子,他总是在妻子离开后翻着两人一起写过的信,品味着两人一同喝过的酒,将美好的时光永远放在心中不断回味。

2017年,周有光先生离开了我们,那一年,他已经是一位112岁的长寿老人了,人们总是好奇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周先生在晚年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他在自己进百岁高龄之时还能继续对于语言的研究,甚至是出版相关著作,对于周老来说,语言已经成为他的灵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