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一妻多夫制是真的么

知识:一妻多夫制主要在我国西藏的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中存在过。印度也存在有一妻多夫制,但与西藏诸族的一妻多夫制有些不同。
法律分析:藏族有一妻多夫的风俗。在西藏的大中城市里藏族人普遍实行的还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在藏南和藏北地区,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多偶制现象十分普遍。

探秘西藏一妻多夫制,一女嫁四男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本文据小九(化名)口述,小九,一个长期驻地在西藏的90后导游,对西藏民俗文化传统十分熟悉。今天我给大家聊一聊西藏的故事。聊一聊我所知道的一妻多夫制家庭。

由于职业关系,我经常游走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我走遍了日喀则的东南西北,甚至还探访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偏僻村落,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边塞村(由于隐私及习俗保护,地域名采用化名)。

边塞村是一个深埋在雅鲁藏布江峡谷谷底的隐世村落,风景优美、与世隔绝,极少有外人涉足,我也是因为当地朋友的带领,才得以有幸前往。

由于地理位置及信息的闭塞,这里的藏族文化传统保存得极好。至今还沿袭着一妻多夫制婚俗。一妻多夫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妻子、多个丈夫,就是一个女子同时与几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的婚姻制度。

对于藏族地区来说,几个丈夫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是同胞兄弟。几兄弟娶同一个妻子的目的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避免分家。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家庭财产不被分割

在西藏有句俗语:“一家分开,乞丐一堆。”藏族人相信:一个家族的几个儿子如果分别娶妻,就要分家,而分家后会造成家中财产的分割,减弱大家庭的力量。而且也会使家中劳动力缺乏,影响家庭财富的聚集。而采用一妻多夫制,家里原有的土地和财富便不会因为兄弟的分家而被切割成更小的碎片,有利于保持财产的完整性。

一妻多夫制是边塞村的传统,在边塞村,几乎家家都采用一妻多夫制。这传统基于边塞村的现实而生:这里地处高原,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很少,人们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不多的土地。

就像我探访的那户人家,一位女性同时嫁给一个家庭里的四兄弟。生下的孩子管兄弟中的大哥叫爸爸,管其他兄弟叫叔叔。婚后妻子负责家务、做饭和照顾孩子,大哥在家务农,其他三兄弟在外打工。

一妻多夫制孩子如何叫爸爸?

据我所知,在日喀则地区兄弟中的长子是整个家的“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妻子和其他兄弟必须顺从。因此妻子生育了孩子,不论是哪个兄弟的孩子,都称家长为父亲,称其他兄弟为叔叔。

不管孩子的生父是谁,他们都这么叫,他们并不会刻意弄清谁是自己的子女,谁是兄长(或弟弟)的子女。反正这个家庭的子女,均是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

反之子女也一样,对父亲们也一视同仁,也不知真正的生身父亲是谁。在一妻多夫制家庭,是以家为单位的,外人称其子女也是某家的子女,而不是称某人的子女。

一妻多夫制的家庭如何分工?

我探访的边塞村的情况是:妻子要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大到管理牲畜帐幕,掌管家里的财务,小到起早为男人送上头道青稞酒,都要负责。而兄弟中的大哥在家务农和放牧,其他三兄弟则在外打工。

边塞村有个习俗,就是家族中的大哥是不能出去打工的,只能留在家里。不过在外打工的兄弟回来后,务农在家的大哥会主动从妻子房间里搬出来单住。这样能保证每个兄弟都有陪伴妻子的时间。

妻子需要平衡兄弟之间的关系

妻子需要平衡家中兄弟的关系,保证兄弟间不争风吃醋。在婚后,妻子会被长者告戒对丈夫们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某一人。

如我探访的边塞村拉姆阿姨讲,她刚刚与四兄弟结婚时,父母便告诉她,对几兄弟要平等相待,搞好团结。她自己也牢记这一点,不会更偏爱谁,对丈夫们都同等对待,因此家庭关系还算和睦。

图源自于《西藏秘密》剧照

一妻多夫制家庭都很和谐

调查资料显示,这种‘一妻多夫’的家庭都很和谐,因为他们之间不牵涉经济利益的问题,子女因为是一个母亲生的,也不牵涉亲疏厚薄的问题。

其次是没有妯娌矛盾,在一夫一妻制家庭,由于孩子是不同夫妻生育的后嗣,孩子间的矛盾常常引发妯娌间的纠纷;另一方面,资源在大家庭内部的各个小家庭间的分配不均衡,这就进一步引起妯娌间的摩擦,从而引发兄弟之间的矛盾。而一妻多夫制,只有一个妻子的情况则避免了这种矛盾。

以上这些一妻多夫制家庭的特点,只是我个人的总结和愚见,是根据我调查的边塞村的家庭情况得出的结论,其他地区的习俗可能又有所不同。因为没有亲身调查,所以不便发表意见。

最后我个人觉得,“一妻多夫”习俗并非就是封建和落后,这是西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传统。这个习俗固然和现有观念相悖,也不能一昧用有色眼镜视之。不过在文化相互浸染的大环境下,相信藏族青年会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End

来源:蕃地树语

相关推荐